1. 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碩士班簡介

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110年5月發布的「110~112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」指出,產業新增需求人數占比最迫切的前三名為「人工智慧應用服務」、「離岸風電」和「IC設計」。全球資訊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於2021年9月發布的「2021年人工智慧技術成熟度曲線」顯示,超過一半的技術將在二到五年內成為主流,對市場產生革命性影響。國內外分析均顯示,人工智慧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生活、工作與學習模式,並擴展對未來世界的想像與創新應用。然而,人工智慧人才的培育需要時間,若不及時投資,將嚴重影響未來發展及競爭力。

建構智慧、環保、健康、永續城鄉也是各國發展政策的重要目標,與人工智慧科技應用密切相關。花東地區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,可以將人工智慧運用在各種產業,以促進區域發展,包括觀光、農業、工業、傳統產業以及永續能源等領域。花東地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,如風能、太陽能等。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,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這些能源資源,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,實現能源的永續利用和環境保護。各項產業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持下,能夠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創新服務模式,並且帶動整體經濟發展。

為加強智慧科技人才培育,推動智慧科技應用,東華大學身為花東地區規模最大且領域最完整的綜合型國立大學,對於因應智慧科技與創新應用相關人才培責無旁貸,本碩士班目標如下:

1. 引領智慧風潮,開創應用先機 — 本校已有強大的現有智慧科技研發人力,以此基礎整合現有智慧科技人才,力求在國內外展現優勢,推動創新應用,打造特色智慧產業,為台灣智慧科技發展培育新生力量,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
2. 培育智慧人才,鼓勵創新研發 — 積極培育智慧人才,著重於創新研發。課程內容包含智慧理論、人工智慧、機器學習等多方面,並要求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創新能力,將AI科技應用廣泛於各行各業。

3. 倍力智慧產業,開發創新服務 — 推動智慧產業,開發創新服務,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服務品質。結合各應用領域系所的特色優勢,包括智慧製造、智慧資訊服務、智慧環保等,透過學生和團隊的創新作品,進一步促進創新創業,為產業發展帶來倍增效益。

4. 發揮國際優勢,促進全球移動 — 東華大學資工系雖然受到花蓮地理環境的限制,但仍是全台最國際化成功的系所之一,外籍生比例高達24%。現在,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,我們更加強調國際化的人才培養,並在課程中融入跨文化因素,以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。現人工智慧為普世潮流趨勢,人才培育更應與國際接軌,本系跨域應用之智慧科技課程,除科技元素外,也將融入跨文化因子,讓本國生與外籍生能充分交流互動,藉此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,創新應用研發更能放眼全球。

5. 豐富智慧教育,點燃社區意識 — 國立大學擁有充足的專業人力和設備資源,理應肩負起社區教育責任。集合相關人力、設備、資源成立碩士班之後,除了前述目標,更將舉辦各類社區講座、體驗工作坊、和研習課程,大幅提升民眾的資訊科技認知和智慧應用意識,進而觸發服務需求,帶動創新應用產業發展。

6. 在地向下紮跟,智慧生活啟蒙 — 人工智慧將為人類社會帶來革命性的巨變,人力需求和工作型態將與以往有很大的差別,重複和可預測反應類工作將由人工智慧取代,年輕人必須學習新技能。我們將與當地學校合作,開設智慧科技課程和營隊,啟發新一代對智慧應用的興趣,培養他們的智慧觀念,以應對未來的挑戰。

7. 環境永續發展,發揮在地特色 — 基於環境永續考量,東台灣應以在地環境與產業特色為基礎推動數位轉型,而本校憑藉26年的在地經營經驗,深切了解區域特色。我們設置了多個教學與研究單位,涵蓋理工、人文、藝術、環境、原住民、海洋、商管、教育等領域。人工智慧科技正好可以與這些領域結合,透過本系的教學研究基礎與校內各單位的合作支援,有助於促進在地特色發展,實現與地方共榮共進的目標。

8. 克服障礙限制,發展智慧經濟 — 東台灣地勢狹長,人口分佈極不均,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本相對較高。人工智慧科技注重系統的智慧化與自動化,可有效降低人力、物力和時間成本,在克服產業發展瓶頸上發揮關鍵作用,促進智慧化經濟的發展。然而,由於人工智慧技術層次高,技術承接可能存在困難。因此,由優秀的在地大學培育高素質的人工智慧人才,將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關鍵。

(Visited 122 times, 1 visits today)